日前通過專家評審的《長江中下游成礦帶及整裝勘查區綜合研究與勘查示范》項目成果顯示,項目組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劃分出5個深部成礦亞帶,并提出了17個深部找礦預測區。
該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完成,重點回答了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第二空間深部找礦在什么地方找,用什么樣的勘查方法技術組合找深部礦等問題。
項目組在系統總結長江中下游26個已知典型礦勘查過程及模式的基礎上,將長江中下游地區鐵銅礦分為玢巖型鐵礦、矽卡巖型鐵銅礦、斑巖型銅礦、熱液型鐵銅礦四種勘查類型,并從勘查目標體、物性綜合分析、異常分析、勘查方法分析等方面對四類礦床類型的勘查方法技術進行了分析。建立了安徽廬江泥河鐵礦、安徽廬江龍橋鐵礦、安徽當涂白象山鐵礦、安徽廬江沙溪銅礦、安徽貴池黃山嶺鉛鋅礦實測找礦模型,提出了深部玢巖鐵礦、深部斑巖銅礦、層控熱液型鐵礦銅礦找礦方法組合及工作流程。
通過對長江中下游成礦帶廬樅、寧蕪、銅陵、九瑞、鄂東南5個重點勘查區的物性、成礦模型、以往工作程度、重點勘查區物探剖面驗證結果等內容的綜合分析,提出了5個重點勘查區深部礦勘查方法技術組合。通過地球物理特征、深部地質構造、巖漿巖分布分析,提出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存在三橫二縱的深部構造巖漿巖帶,并依據構造巖漿巖帶分布和深部找礦突破成果,將長江中下游地區劃分為沿江成礦亞帶、郯廬成礦亞帶、蚌埠—常州成礦亞帶、蘇州—廬江成礦亞帶、鄂東南—九江成礦亞帶等5個深部成礦亞帶,提出了17個深部找礦預測區。
通過寧蕪地區深部礦勘查示范,提出了3個深部找礦靶區。通過廬樅整裝勘查區最新的1∶1萬高精度磁測和1∶5萬重力測量成果,結合深部礦勘查技術方法分析,提出了5個深部找礦新區。通過九瑞整裝勘查區地質調查最新成果綜合、中深部巖體推斷,結合深部礦勘查技術方法分析,提出了8個重點深部找礦靶區。
此外,該項目還建立了長江中下游成礦帶深部找礦數據平臺和5個重點勘查區地質、礦產、物探、化探數據庫;建立了重點勘查區地層—物性綜合柱,提出了5個重點勘查區的地層物性界面、及其對深部勘查具有重要影響的特殊物性層。
該項成果首次系統地從深部礦勘查角度對地質—地球物理資料進行集成,初步解決了長江中下游深部礦勘查方法技術問題,對區內深部找礦具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