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6日,來自國務院的一紙批復改變了云南省東川市的命運。這座1958 年起設立的地級市隨后被正式撤銷,成為昆明下轄的東川區。這是中國第一座因礦產資源枯竭而消失的城市,曾經輝煌的“千年銅都”悵然消逝,只留下一段鑄造過清朝70% 錢幣的傳奇。
資源枯竭是礦產資源開發必然導致的問題。無論石油和煤炭,還是金屬和非金屬,都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形成的。開發礦產資源的地方,人群聚集,工業發達,逐漸成為經濟活動的中心。但是,當可采儲量出現衰退或枯竭時,整個城市便會急速墜入下滑狀態,產業效益下降,社會發展停滯,失業水平上升。
環境污染是礦產資源開發導致的另一個問題。就拿煤礦開采來說,不僅直接損傷地表土層和植被,還會在堆存和裝卸的環節發生自燃或揚塵,破壞土地,污染大氣。那些運輸原油的超級油輪,一旦發生原油外泄,便會造成嚴重的海洋污染事件。至于礦物加工過程中排放的廢水、廢氣和廢渣,更讓周圍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面對這些問題,人類還是“有計可施”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是資源枯竭型城市擺脫困境的出路;推行綠色礦業,既可以實現資源開發最優化,也可以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當然,這些都需要人類未雨綢繆,搶在紅燈出現前及時轉彎,否則,等到真正枯竭或污染時再行動,一切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