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經濟仍然動蕩,大部分觀點認為全球經濟并不會再次衰退。然而,從經濟周期的角度來看,全球經濟正走向周期的波谷,2017年左右將達到谷底,但下滑幅度不會太大;從經濟長周期發展的角度來看,以網絡信息技術革命為增長點帶動的上輪經濟增長目前已經是強弩之末,目前全球經濟正處于新的長周期開始階段。
我國提出經濟“新常態”戰略思維后對國際市場進口需求減弱,當前全球市場尤其是工業品市場仍在尋找替代我國需求的新的出口地和需求點,而這一過程可能需要多年時間,期間工業品價格可能難以出現大幅度上漲。
全球經濟正走向周期的波谷,今后幾年將會小幅度下滑
2010年以來,全球經濟表現概括起來,可以說是呈不平衡、不穩定地增長。美國經濟穩步復蘇,歐盟經濟恢復緩慢,俄羅斯經濟急劇萎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7月9日下調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0.2個百分點,預計增長3.3%,略低于上年水平。該組織認為世界經濟短期內面臨金融市場動蕩、資產價格劇烈波動等風險,中期將面臨全球經濟潛在增速放緩的風險。
從經濟中周期的角度來看,世界性經濟危機每隔7、8年左右要發生一次,戰后以來共發生過6次世界性經濟危機,最近兩次分別是2000—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的經濟危機、2008—2009年的經濟危機。2009年全球經濟6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下降0.01%,IMF數據。另,世界銀行數據為下降2.07%),與2001年低點(增長2.48%,IMF數據)相隔8年時間。2009年是經濟中周期的波谷,那么按照8年左右周期計算,下個波谷應該在2017年左右。
那么,目前到2017年之間的今后幾年全球經濟會如何走?2010年受到各國紛紛實行經濟刺激政策,全球經濟大幅增長5.38%,但2011—2014年增長基本維持在3.4%—4.1%。2009年是波谷,我認為2010年就是這次周期的波峰,今后幾年全球經濟會走向這個周期的另一個波谷,而不會是大家想象的會比2014年(增長3.39%,IMF數據)情況還好。因此,從經濟中周期的角度看,目前全球經濟應該判斷為,正走向二戰以來第7次經濟危機路途之中,綜合當前已有數據判斷,降幅不會太大,預計今后幾年全球經濟會以0.1—0.2個百分點的幅度微幅下降,2017年左右會下降到最低點,底部可能接近2001年的水平,2017年之后全球經濟可能會出現稍微明顯的反轉。
從經濟長周期的角度來看,從資本主義誕生之日起共經歷了四輪長周期,每輪長周期均維持60年左右時間,最近一輪長周期起于1948年,以戰后以來新技術革命和世紀之交的網絡信息技術革命為基礎的,主要標志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目前來看,這個周期到2009年就已經結束。這是因為,2011年到2014年,經濟增長都在2%以上,遠高于2009年的負增長,以目前已有的跡象可以斷定,今后幾年全球經濟增速不會低于2009年水平。因此,從經濟長周期的角度看,2009年是60年長周期的波谷,即結束點,目前全球經濟處于新的(第5輪)長周期的開始階段,這也意味著,今后很長時間內世界經濟增長不會低于2009年。
根據歷史經驗,主導長周期的是科技革命,由于科技創新存在一個孕育、爆發和減退的時期,從這點來看,以互聯網技術革命為增長點推動的上輪經濟增長已近尾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管是否形成,要帶動全球經濟進入新的長周期,至少還需要3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對今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發展方向的判斷
對大宗商品長期價格與經濟周期波動的研究表明,工業品價格波動周期與經濟周期較為吻合,而農產品價格周期與工業品及全球經濟周期存在著明顯的時間差。綜合來看,筆者的判斷是,今后農產品仍會按照其固有的價格周期而變化。具體來看,全球糧食、棉花價格將處于周期上升的初期,大豆、食糖等價格仍處于周期筑底階段,但下降的空間不大。
目前,國際油價、銅價、黃金價格普遍處于5、6年來的最低水平,筆者認為,國際工業品價格仍將在較長時間處于低谷,而且,在我國經濟轉型完成、全球工業品新的需求點找到之前,全球工業品價格不會出現明顯的上漲。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目前美國經濟復蘇領先于其他經濟體,但美國一直是國際商品的主要輸出者,其經濟回暖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需求和價格的提升主要體現在市場信心、資金流向等方面,而在實際需求上作用并不大。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占比大幅提高,尤其是2005年以來已經成為國際大宗商品進出口貿易的主要力量,比如,原油、銅、鐵礦石、天然橡膠等占全球需求的比重都在50%甚至更多。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經濟發展“新常態”戰略思維,我國對國際商品的需求明顯下降,目前來看,全球經濟體仍未“適應”我國的“新常態”戰略,國際商品市場對我國經濟的依賴程度仍然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國際主要商品尤其是原油、銅、鐵礦石等工業品仍在尋找新的出口地和需求點,且這個新的需求點必然是分散于幾個甚至多個國家,這個過程可能還需要2—3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之中,國際原油、銅、鐵礦石等工業品價格可能難以出現明顯的上漲。
今后幾年,我國仍將面臨全球經濟走弱、工業市場價格走低的外部環境,對我國而言,既是改革的機遇,又是發展的挑戰,我國經濟增長可能低于既定目標。為此,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繼續保持改革定力,開弓沒有回頭箭,不要為短期目標而放棄長遠戰略,同時也要做好輿論宣傳工作,避免市場各方做出非理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