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承擔的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天然氣水合物實驗測試技術研究》項目在北京完成終審驗收。項目研究成果建立和完善了天然氣水合物實驗測試技術,可用于對我國鉆獲的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以及室內模擬樣品進行分析測試,對水合物的理論研究、勘探和開發等工作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據項目負責人劉昌嶺研究員介紹,該項目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牽頭,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山東科技大學協作完成,獲得多項創新研究成果。
一是在國內首次建立了固體核磁共振、X射線衍射測定水合物結構的兩種實驗技術,獲取了我國南海水合物結構類型及晶格參數等信息。
二是在國內首次建立了X-CT、核磁成像原位觀測沉積物中水合物賦存狀態的兩種測試技術,可用于了解水合物的生長、分布和成藏特征研究。
三是建立了水合物氣體以及同位素組成的測試方法,獲取了南海及祁連山凍土區水合物的氣體及同位素組成。
四是建立了高壓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水合物的技術方法,可在線測量水合物反應焓、相平衡條件及動力學參數等。
五是建立了水合物穩定條件實驗測試技術,首次對不同體系中水合物穩定性條件進行了系統地研究。
六是建立了天然氣水合物生成過程中離子變化和同位素分餾實驗測試技術,首次實現了對水合物—水體系中離子濃度的在線定量測試。
劉昌嶺介紹,該項目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多項天然氣水合物實驗測試技術領域的空白,為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此外,該項目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4項;發表論文36篇,其中SCI/EI收錄14篇;培養研究生1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