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2009年5月1日施行以來,我國才正式將礦山生態修復和保護治理工作提上日程,相比美國、澳大利亞、德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我國礦山生態修復的起步時間晚了20~30年,也正因為此,截至2019年底,這些歐美國家累計礦山生態恢復及復墾率普遍高于70%,而中國僅為20%左右(見圖1)。
根據遙感調查監測數據,截至2018年底,我國礦山開采占用土地面積5400多萬畝,其中歷史遺留礦山和正在開采的礦山分別占63%和37%。辰于測算,如果到2030年歷史遺留礦山累計修復比例達到75%、新增礦山修復比例100%,單位礦山修復價格分別按1~3.8萬元/畝和0.7~08萬元/畝計算,未來十年的修復資金需求將達到6500億元以上。
然而,這一巨大潛在市場空間尚未有效釋放,過去10年我國每年礦山生態修復面積的比例均不高于2%(見圖2),礦山生態修復形勢并不樂觀。
本文內容轉自北極星環保網,如有侵權請于我司客服聯系刪除,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