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礦山開采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常與破壞生態環境相掛鉤,而作為全省礦區面積最大的露天非煤礦山滁州興明礦業巢東礦,總面積8.68平方公里,如今正朝著國家級綠色礦山邁進。
投產以來,面對因整合原因停產多年,礦區建設零基礎、生態修復底子薄等問題,該企業始終堅持把“綠色礦業”這一理念貫穿于整個產業鏈條,已投入超500萬元用于基建前期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遠高于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確定的治理任務和標準。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張宗建介紹說:“興明礦業正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要求和標準繼續建設,我們將繼續加大有關方面的政策業務指導和幫扶工作,鼓勵企業深挖現有礦山潛力,充分釋放產能,著力構建規模適宜、綠色發展、生態環保、安全生產、集約高效的綠色礦業發展格局,全力打造明光首個綠色礦山標桿”。
截至目前,興明礦業已投入治理資金超500萬元,安裝智慧噴淋設備,種植草坪約3000平方米,播撒草籽約20000平方米,種植樹木2700株,建設觀景亭1處,景觀步道約60米,935米主運輸道路與S209段全部混凝土硬化,剝離物覆蓋約100000平方米,埋設各類警示宣傳牌160塊。在開采區安裝洗輪機裝置,配備多臺灑水車、霧炮除塵機,采用自帶捕塵設施的液壓潛孔鉆機等環保機械施工作業,不僅大幅度提高了開采效率與資源利用率,而且極大地消除了粉塵、噪音,逐步實現“礦山不見礦,存礦不露礦,料場全封閉”,有效降低礦山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全面改善提升礦區地質環境。
本文內容轉自明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牛嶺,如有侵權請于我司聯系刪除,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