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鐵礦資源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印度、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自身的鐵礦石儲量雖然不算少,但品位不幸比較低,從工業經濟的角度來講,倒不如從盛產富鐵礦的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
2016年,累計進口鐵礦石突破10億噸,達到10.24億噸,繼續刷新歷史記錄,進口的具體情況又是如何呢?
從進口來源和進口品種來看,從澳大利亞和巴西分別進口6.40億噸和2.15億噸,合計占進口總量的83.5%;分別進口粗粉數量最多,達到了7.39億噸,較2015年增長7.1%。


世界鐵礦資源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印度、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自身的鐵礦石儲量不算少,那為什么還要大量的從國外進口呢?
這就和本篇文章所討論的內容有關:成本!
有利潤就開工,沒有利潤就停工不做,小型礦山成本比較高,鐵礦石銷售價格起碼達到每噸600元以上才能賺錢,也就是90美元,現在還有所差距。
因此我國鐵礦石的產出量遠不及需求量!
一、開采的難度
開采成本的差別很大一部分取決于開采的難度,也就是與鐵礦石的自然賦存情況息息相關了!
1、采礦成本對比
澳洲和巴西的鐵礦石開采主要是露天開采,且礦藏非常豐富(每個礦區開采1-2億噸/年比較平常),品質高(54-65%),雜質低,礦石運輸非常易于大規模的自動化開采,F在澳洲力拓和BHP的礦石鐵路和卡車運輸已經幾乎是實現電腦操作。
而國內的礦石開采探礦非常復雜,現在好多礦區的作業平臺都在地下幾百米甚至幾公里,而且人工底下作業的危險性也相當的高,而開采出來的礦石也只有20-30%品位,開采出的低品位礦石還需要多道加工才能將達到工廠使用的最低要求,就算如此礦石中的伴生雜質也非常多。
大礦區每年1000萬噸的產能就應算是國內非常大的。從礦石成本平均的角度來講,費用一定,產量越大,鐵礦石每噸的價格就會越低,我們國家也遠遠被人家甩在后面。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曾做過調查,在抽樣的2147個大中小型礦山企業中,大于500萬噸的礦山19個,產量占比36.23%;20萬噸以下的中小礦山數量占79.28%,產量卻僅占11.88%;其中,小于1萬噸的礦山數量占比達到了30.46%,產量僅占0.32%。
可見中國礦企大部分是中小型礦企。
2、復雜的選礦流程
即使是國內最好的礦山采集30%以上品位的原礦,精選到62%—66%的鐵精礦,最低成本也要每噸400元以上,相當于在每噸65美元以上。而且國內能夠達到這個品味標準的礦山就非常少,能夠將成本壓到這個水平的不會多。
而且就算品位標準達到了,礦石中的SiO2含量也是偏高的,該含量的偏高會在冶煉的時候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消耗礦石量和焦炭量大,高爐利用系數低,效益低等,因此鋼鐵企業更傾向于使用進口礦,進行冶煉!

因此大量不知名的小礦山在長期熊市中關停倒閉。而四大礦山和部分非主流礦山得益于管理和資源稟賦相對較好,才得以存活。
那么四大礦企的成本狀況又是怎樣呢?
二、四大礦企的成本
根據公布的數據,四大礦山處于成本曲線的底端。其中,力拓和必和必拓成本較低,淡水河谷和FMG稍高一些。
近幾年鐵礦石價格下跌,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這四大礦山生產鐵礦都在不斷的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
FMG其噸礦現金成本從2012財年的48美元降低至2017財年一季度(2016年7-9月)的13.55美元。也就是說,FMG僅用了4年時間,就將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了75%,成為全球成本第二低的鐵礦商。(僅次于力拓)
四年時間讓成本降低了35美元,這絕非是資源優勢就能帶來的。而2016年上半年,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FMG國際四大礦山巨頭的指數加價現金成本均已降到15美元/噸以下!
三、我國礦山成本狀況
據冶金礦山協會估算,中國國內礦山企業生產完全成本估算低于100美元的占65%(其中80-100美元占20%);100-120美元/噸占15%,高于120美元/噸的占20%。也就是說,中國礦山超過50%的完全生產成本在80美元/噸以上。

回過來看國內礦山企業,除了資源劣勢外,生產成本還高在哪里?
1、運輸成本高
“921汽運新規”,嚴格治理超載現象,使運費大幅上漲!
2、稅費狀況
巴西、澳大利亞資源條件好,鐵礦山一般稅費負擔率僅為3%—10%,主要的稅費只有繳納權利金和企業所得稅兩種。
而我國鐵礦山需繳納15種稅和10項地方性收費,稅費負擔率都高達20%以上,同時還存在著稅費征收不合理以及重復計征等問題。與國外礦山比,我們在稅負方面明顯偏高,處于不公平競爭狀態。
近年來,雖然國家陸續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目前來看,力度還遠遠不夠。▉碓矗旱V業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