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最艱苦的行業。
他們在地心深處揮汗如雨,默默地付出,由于工作條件限制卻連一口溫水都不能喝上。特別是冬天,熱水桶挑到工作面早已冰涼,但精疲力竭的礦工依舊甘之如飴,頭也不抬就喝下去。
然而,他們喝的水卻嚴重超標!石家莊市礦區生活用水合格率僅僅為20%左右,貴州萬山居民區井水中汞含量為40—50μg/L,遠遠超過了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中汞含量≤1μg/L)的標準!
喝這樣的水,礦工們就像是慢性中毒,長期以往必然損害身體健康!
礦區水污染嚴重
伴隨礦區開采,產生的毒害性物質會同時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極大地破壞水質和生態,甚至產生不可逆水質污染,水質污染使礦區飲用水安全岌岌可危。
以2010年—2011年石家莊市礦區生活用水的檢測情況為例,雖然三年間的水質合格情況在緩慢增長,但這并不難掩蓋其合格率僅僅為20%左右的實事!

而從具體的檢測情況分析,在眾多的檢測項目中大腸桿菌群的合格率最低,僅僅為50%左右,接著是水質總硬度,合格率也是在60%附近徘徊。

但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都不是這些,而是其中的重金屬污染!
受礦區位置和礦物類別影響,不同礦區向環境釋放的毒害物質不盡相同。金屬礦的礦區廢水主要含重金屬離子,也含氰化物、懸浮物等成分;非金屬礦區廢水富含F-、SO42- 粒子及相關有機污染物,并含重金屬離子和顆粒物。

例如,上圖所示的貴州萬山農用水體污染情況,其中的居民區井水中汞含量超過了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中汞含量≤1μg/L),長期飲用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這樣的水,你還敢喝嗎?
這是怎么一回事?
究竟礦區附近的水體是怎么被污染的呢?
原來,在自然狀態下,礦區中礦、水、土穩定共存于一個地質體中,地表水、礦含水、地下水和大氣降水構成水環境有序循環。
礦區的出現以及采礦等行為的影響,對水循環造成了破壞,主要表現在:
①礦區開采使地下礦物暴露于地表,使其組成、狀態及表面性質改變,加劇了毒害性物質向環境的釋放;
②尾礦庫、研石場、礦渣等受雨水淋濾,毒害性物質由固相存在遷移至地表水體,或通過巖石裂隙、地表塌坑等匯入地下水;
③由于降雨過程對大氣的沖刷洗滌作用,礦區自然漂浮粉塵、生產性粉塵和廢氣中毒害性物質,通過水氣界面遷移而形成酸性高濃度重金屬廢水匯入地表、地下水體;
④礦區開采破壞土壤結構和植被層次,使土壤熱容量降低、生態蓄水能力減弱,還破壞生態型食物鏈,加劇了生態環境的脆弱程度,使水環境更易污染且自凈能力弱化。
另外,礦坑廢水外排,會在下游再次轉變為地表基流,產生地表水和礦坑廢水交替滲漏、互為轉換的復合型循環污染!

“20年不喝自來水”的夫婦
然而除了礦區的地下水嚴重污染之外,城市的生活用水也沒好到哪里去!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數2013年報道的那對“20年不喝自來水”的夫婦。
據報道,這對夫婦在飲水方面的精致和奢侈,乍看之下尤其驚世駭俗:涼著喝“昆侖山”,沏茶用海南島的“火山巖”、長白山的“泉陽泉”,做飯用的是北京本地的礦泉水!
但仔細品味,就會發現這其中的“內情”確實讓人心驚。
這個家庭中,丈夫在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飲用水產業委員會工作,妻子是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負責人。夫妻倆長期與水接觸,都是飲用水方面的專家,這自來水的水質下降了多少、地下水的污染情況有多嚴重,他們的心中都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
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購買能力范圍內的水消費品,既像醫生回家總愛用消毒水洗手的輕微潔癖,也像有錢人家“擠破頭皮”給孩子買高價學區房。其中的滋味,自然是不好說。
可是,一般的工薪階級,甚至勞苦的農民工、礦工兄弟們,卻無法像這對夫婦一樣,喝“好水”,喝“放心水”。
而他們又將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