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國家相關部門相繼發布各行業發展規劃,本網整理各規劃重點內容,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

1 、具體目標
形成一批重要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區,力爭新發現和評價大中型礦產地300~400處。
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約為50億噸標準煤,鐵礦石7.5億噸標礦,精煉銅1350萬噸,原鋁3500萬噸。
2、 礦產發展規劃


3、戰略性礦產目錄
將煤炭、稀土等24種礦產列入戰略性礦產目錄,作為礦產資源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的重點對象,并在資源配置、財政投入、重大項目、礦業用地等方面加強引導和差別化管理,提高資源安全供應能力和開發利用水平。

4、大力推進“互聯網+礦業”發展
建設礦業電商平臺,創新礦業金融服務,促進資源、資本、技術、設備、服務等有機結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形成新的礦業經濟增長點。
加強行業標準化建設,加快建設智慧礦山,促進企業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變革,加快傳統礦業轉型升級。
《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

1 、重點
堅決去產能:到2020年,粗鋼產能凈壓減1億—1.5億噸。本次明確為“凈壓減”,意味著總產能必須下降,一邊去產能,一邊總產能不降反升的怪現象一去不返。
嚴禁新增產能:《規劃》要求各地“十三五”期間一律不得凈增鋼鐵冶煉能力,對于各地擬備案的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及改造項目必須要嚴格執行產能減量置換。
智能升級:未來五年要培育形成一批鋼鐵智能制造工廠和智能礦山,支持有條件的鋼鐵企業建立大數據平臺,在全制造工序推廣知識積累的數字化、網絡化。支持鋼鐵企業在環境惡劣、安全風險大、操作一致性高等崗位實施機器人替代工程。
2、指標

產能利用率:“十二五”期間,我國粗鋼產能利用率由2010年79%下降到2015年70%左右,《規劃》明確要求,至2020年末,產能利用率達到80%。
粗鋼消費量:國內粗鋼消費量2020年將下降至6.5億-7億噸,產量7.5億-8億噸,表觀消費量比2015年7億噸減少5000萬噸左右。
產業集中度:“十二五”期間我國前10家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由2010年的49%降至2015年的34%,產業集中度不升反降。力爭“十三五”期間前10家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由目前34%提高到60%。
勞動生產率指標:目前我國部分鋼鐵企業還存在機構設置復雜、重疊,人員臃腫,效率低的問題,制約了鋼鐵行業的提質增效,為引導行業提高生產效率,《規劃》首次提出了主業勞動生產率目標,由目前的514噸鋼/人·年提高到國際先進水平的1000噸鋼/人·年以上。
鋼結構用鋼指標:鋼結構建筑具有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等多個優點,但我國鋼結構建筑占新增城鎮房屋建筑面積比例只有4%,距美、英等發達國家鋼結構建筑占比超過40%還有相當差距!兑巹潯诽岢鲣摻Y構用鋼比例由目前占建筑用鋼10%提高到25%以上。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1、強化環境硬約束推動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
鼓勵各地制定范圍更寬、標準更高的落后產能淘汰政策,京津冀地區要加大對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鋼鐵等過剩產能淘汰力度。
2、嚴格環保能耗要求促進企業加快升級改造
鋼鐵、有色金屬等傳統制造業全面實施電機、變壓器等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污、循環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
3、重點區域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
“十三五”期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五。ㄊ校┟禾肯M總量下降10%左右;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ㄊ校┟禾肯M總量下降5%左右;珠三角區域煤炭消費總量下降10%左右。
4、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
嚴格實施礦產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建設綠色礦山。開展病危險尾礦庫和“頭頂庫”(1千米內有居民或重要設施的尾礦庫)專項整治,強化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推廣實施尾礦庫充填開采等技術,建設一批“無尾礦山”,推進工礦廢棄地修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