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去產能的進度并不理想。截至今年上半年,鋼鐵去產能完成全年任務的30%。7月份大幅提速,單月完成17%,但前7個月也僅完成全年任務的47%。
這份“成績單”和中國前所未有的去產能力度并不匹配,和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要求相比也仍有一定距離。
一、產能情況
1、粗鋼產能及利用率

2、產能盲區——中頻爐
中頻電爐利用中頻電源建立中頻磁場,使金屬材料內部產生感應渦流并發熱,達到加熱材料的目的。
(1)中頻爐設備簡單。與電弧爐比較,中頻爐本身不需要大型的爐變設備,不需要大型爐體機械設備,也不需要龐大的水冷卻系統,因此它的單體設備投入是比較低的,其設備也是簡單而易于掌握的。
(2)家庭作坊式地條鋼用0.5—2噸感應爐,工廠煉鋼用中頻爐15—60噸。
(3)電耗高。中頻爐鋼廠的電費消耗較高,中頻爐煉鋼噸鋼消耗600—650度電左右。
(4)中頻爐僅具有化鋼功能,無吹氧,為保證鋼材質量,必須配精煉和真空脫氣設備。
(5)污染嚴重。中頻爐冶煉車間爐座多,操作時敞口進行,爐頂難以安置集塵裝置。
全國700家大小廠家,中頻爐的產能超過一億噸。
二、去產能狀況

1、去產能進程加快
國家發改委:下半年要加快去產能進程
(1)截至7月底,鋼鐵行業退出產能2126萬噸,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量4500萬噸的47%。
(2)今年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的專項獎補資金,用于去產能過程中的職工安置。目前,財政已經安排307億元,下達到地方和企業。
(3)國務院決定在全國開展一次對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專項督查。督查方案已于8月17日正式印發,部際聯席會議按照國務院要求組織了10個督查組,將陸續赴各省區市開展督查。
2、2016年或超額完成6000萬噸
2016年各省份去產能計劃

民營企業產能約65%,國有企業占35%;
長期閑置產能超過60%,正常生產產能占40%;
地條鋼產能約占22%。
3、新動向:政府上前臺,市場退幕后
(1)去產能行政色彩濃:發改委:去產能進展緩慢要問責
(2)環保助推去產能。第一批八個中央環保督查組已向各地轉辦了至少8391件環境信訪案件,誡勉談話、黨紀處分、行政拘留等不少于2790人。唐山園博會,杭州G20,環保限產成常態。
(3)先進產能不承擔去產能任務。發改委:落后產能退出,先進產能不承擔去產能任務,讓先進產能充分發揮作用。對于其他不屬于先進產能也不屬于落后產能的,政府通過政策引導的辦法,順應市場經濟規律,使這些產能按一定比例退出。
(4)僵尸產能進行關閉,清理僵尸企業無進展,清理僵尸企業or債轉股?
4、去產能難啃骨頭在后面
鋼鐵去產能1.5億噸相關估算
工人就業:50萬人
資產損失:4500億
銀行壞賬:直接影響1278億
間接影響:民間融資、擔保、供應貸款等,應大于銀行壞賬額。
鋼鐵去產能存在的問題:
(1)清除地條鋼,效果好,地方政府不作為,不易監督
(2)清理僵尸企業,效果好,涉及面廣
(3)一刀切去產能,效果差
5、職工安置問題

中央財政將拿出1000個億的獎補資金,主要用于職工安置。目前,人社部主要有內部轉崗、促進創業、內退、公益性崗位托底等四大安置渠道,在失業保險和就業資金方面也會給與相應支持。
從目前完成職工安置的大型企業來看,基本上補償標準都是比較高的。以所在地區經濟發展較好的杭鋼集團為例,從2015年8月24日到2016年1月22日,僅用了150天就完成了半山鋼鐵基地1.2萬人的分流安置工作,其中包括清退了3000多名勞務派遣工,分流安置了近9000名正式員工。
一些企業也存在著“挺一挺”想法,希望能夠熬過鋼鐵和煤炭價格低迷的時期,與職工共渡難關。企業經營者擔心如果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一旦經濟回暖,企業可以再開工的時候,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人。
三、鋼鐵需求展望
粗鋼產量及資源量增速

1—9月粗鋼產量60378萬噸,增長0.4%,表觀消費量52547萬噸,增長0.1%?紤]到要去庫存,今年粗鋼產量多與去年持平。
1、今年需求——灰色產量減少500萬?

G20、環保督查組去產能壓縮了中頻爐廠家的生存空間,開工率下降5—10個百分點。
2、未來鋼鐵不悲觀:粗鋼產量7—8億噸
中國粗鋼產量(萬噸)

增量因素:
1、汽車產量3—4000萬輛,鋼材增長1000—1600萬噸。
2、推廣鋼結構建筑,鋼材增長4000—5000萬噸。
四、鋼材出口基本飽和
中國鋼材出口份額

出口份按近額臨界值,美、歐9家不承認中國獲市場經濟地位
五、2016年主要數據預測
1、鋼材需求下降0.5%。
2、粗鋼產量8億噸,下降0.5%。
3、鋼材出口1.12億噸,與2015年持平。
4、鐵礦石進口10.2億噸,增長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