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冀中能源干了一件大事,就是用現金加上下屬的章村礦、顯德汪礦、陶一礦,從控股股東冀中集團手中換來華北制藥15.33%股權,冀中能源一躍成為了華北制藥的第三大股東。
以煤換藥,冀中能源打了一手好牌
冀中能源為啥“以煤換藥”,很簡單,看看下面數據就可以知道,冀中能源意圖就是脫手虧損資產。
1、2015年,上述三家煤礦合計虧損6億元,2016上半年虧損0.09億元,剝離了這些不良資產,有利于提升其整體盈利能力,會讓企業賬面更漂亮些。
2、章村礦建于1922年,可以用歷史悠久來形容,截至去年底,全礦剩余可采儲量802.6萬噸,顯德汪礦經濟可采儲量為156萬噸,陶一礦剩余可采儲量108萬噸。事實上,上述三礦煤炭資源已日益枯竭。
3、將資源枯竭礦井納入化解過剩產能關停計劃,可以最大限度爭取政府支持優惠政策。
4、購買華北制藥股份有利于調整公司資產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
冀中能源與華北制藥
目前,冀中能源集團直接控股和參股企業11價,員工約13萬人,業務主要以煤炭為主,并涉及醫藥、航空、電力、化工、機械、建材、物流等多個板塊。
2016冀中能源上半年凈利潤0.092億元,同比上漲43.45%,營業收入56.19億元,同比下降21.15%;而華北制藥上半年凈利潤為0.30億元,同比下降26.07%,營業收入下降12%,需要注意的是,其凈利潤的三分之一來自于政府補助,華北制藥也被打上“較多倚重政府補助,盈利能力一般”的標簽。
因此,此次冀中能源和華北制藥的聯姻對雙方都是難得的機遇。
在“以煤換藥”后,冀中能源將躋身華北制藥第三大股東,對冀中能源的長遠發展規劃和降本增效,意義重大。華藥集團力推股權多元化改革,“以煤換藥”后,備受質疑的華北制藥很有可能擺脫“政府依賴癥”,多元股權促其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