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國經濟增速全面換擋,主要礦產品需求集體回落。
結構性改革使得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全面減速。我國已步入工業化中后期階段,經濟增速換擋的壓力和結構調整的陣痛相互交織,決定了未來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當前,我國基礎設施高速建設時代已基本結束,經濟“三駕馬車”對資源需求的拉動作用正在減弱,并導致2015年我國大宗礦產消費出現史無前例的集體下滑。其中,2015年一次能源消費量約28.7億噸油當量,比2014年下降了3.4%;鋼鐵消費量于2013年到達頂峰,2014年和2015年合計下降幅度接近韓國2014年粗鋼消費總量(5783萬噸),降幅之大遠超預期;2015年,精煉銅、精煉鉛、精煉鋅消費量分別約為1080萬噸、380萬噸、630萬噸,比2014年分別下降4.3%、9%、1.2%。
第二,傳統礦產生產規?赡苓_到峰值階段,進口貿易繼續分化。
一是礦業供給側改革促使傳統礦產生產規模集體回落。2015年,全國原煤、粗鋼、銅精礦(金屬)產量分別為37.5億噸、8億噸、166.7萬噸,較上年分別減少3.3%、2.3%、6.6%;1~5月,對應產量分別為13.4億噸、3.3億噸、71.1萬噸,同比分別減少8.4%、1.4%、3.9%。鉛、鋅精礦(金屬)2015年產量分別為233.5萬噸、474.9萬噸,較上年分別減少13.9%、10.5%;1~4月,對應產量分別為59.1萬噸、128.6萬噸、較上年分別減少8.1%、5.8%。二是現代礦產中原油產量下降,天然氣產量穩步增長。1~5月,全國原油產量8501萬噸,同比減少3.7%;常規天然氣產量59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2%;煤層氣產量31.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3%。三是礦產品進口貿易分化明顯。1~5月,全國煤炭、原油、鐵礦石、銅精礦、鋁土礦、錫精礦實物進口量分別為0.64億噸、1.56億噸、4.12億噸、669.6萬噸、2188.8萬噸、21.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8%、16.5%、9%、33.4%、17.9%、90.8%;與之對應,天然氣、鎳精礦、鉛精礦、鋅精礦實物進口量分別為315.7億立方米、761.4萬噸、53.3萬噸、91萬噸,同比分別減少21.4%、25.2%、19.7%、23.1%。
第三,礦業效益繼續下滑,礦業熱情持續降溫。
一是采礦業利潤大幅下降。2016年1~5月,全國采礦業盈利66.6億元,同比下降94%;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同比下降73.4%,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同比下降175.8%。二是有效探礦權、采礦權數量持續下降。2012年以來,投資者對礦業的興趣明顯下降。截至5月底,全國有效探礦權同比減少8.6%,登記面積同比減少10%;有效采礦權同比減少9.6%。出讓探礦權和出讓價款同比分別減少7.1%、23.9%,出讓采礦權和出讓價款同比分別減少19.8%、14.2%。三是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減少。1~5月,全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3054.46億元,同比減少16.4%;其中,煤炭、油氣開采業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額回落較大,同比分別減少32.9%、16.9%、24.5%。
新常態下礦業發展需要新動力
第一,去產能和管理制度改革成為推進礦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是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積極展開,債務處理成為約束性問題;膺^剩產能實際上是前幾年煤炭行業脫困工作的延續和深化。2月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將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的原則,從2016年開始,用3~5年時間,退出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文件下發后,各有關省區和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通過實施調整“工作日”制度(每年按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產能),對化解產能將起到積極推進作用。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雖然積極展開,但煤炭企業普遍性資產負債率較高,銀行信貸壓力非常大。因此,債務處理已成為煤炭行業去產能中最主要的障礙性問題之一。還有,企業去產能進展不均衡,礦業供給側改革時間可能會拉長。而產能的壓縮,國企是關鍵。
此外,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和礦產資源國家權益金制度正在研究中,礦業權管理制度改革正深入推進,并通過深化礦業權審批制度改革,促進礦業權審批權限有序下放。目前,已在新疆開展油氣資源勘查開采體制改革試點,煤層氣勘查開采審批權已下放山西。
第二,我國傳統礦產需求與經濟發展處于相對脫鉤狀態,現代礦產和新興礦產社會地位不斷提升。一是傳統礦產消費已經或即將與經濟發展脫鉤。工業化初期階段向工業化中后期階段轉化過程,也是傳統礦產向現代礦產、新興礦產消費結構轉換的過程。脫鉤指數表明,當前我國煤、鐵消費已與經濟發展處于相對脫鉤狀態,銅、鉛、鋅隨著不斷逼近消費峰值,其脫鉤跡象將逐步顯現。二是油、氣、鋁、稀土等現代礦產和新興礦產,以及與民生緊密相關的礦產如黃金、農業用肥料等化工礦產,其消費仍與經濟發展處于絕對掛鉤狀態。三是我國礦業公司正在全球范圍積極布局現代礦產和新興礦產并購事項。2016年4月,中國黃金集團公司與加拿大埃爾拉多黃金公司正式簽署了貴州錦豐金礦82%股權購買協議;四川路橋礦業投資開發公司在厄立特里亞首都阿斯馬拉與加拿大桑里奇黃金公司簽署股權交割協議,以6500萬美元正式收購該公司持有的厄立特里亞阿斯馬拉礦業公司60%的股權。
第三,新常態下需要實施兩大戰略升級,促進礦產資源需求有效降低。新常態下,我國礦業發展需要新動力,需要通過發展新業態有效降低礦產需求。一是促進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升級,使得煤炭、鋼鐵、水泥、建材等傳統產業所需要的大宗礦產品消費量逐步下降(這部分礦產需求量占礦產資源總消費量的70%以上),鈷、鈮、鉭以及石墨、螢石等新興戰略性礦產需求會不斷增長(這部分礦產消費量不足礦產資源消費總量的10%)。二是促進傳統業態向新業態升級。信息網絡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相互滲透、深度融合,正在深刻改變產業組織方式。新業態將對傳統生產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將大幅度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會對資源需求帶來革命性變化。
建議推進礦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
第一,通過資源治理推進礦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礦業來講,貫徹落實黨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精神,其關鍵行動是基于增加資源數量、提高資源質量、改善資源功能的資源治理,首要任務就是要打贏化解過剩產能攻堅戰。而資源型城市在全國去產能戰略中要擔當重要責任和任務,建議資源型城市去產能分階段有計劃推行,遵循先南后北、先。ǹh級市)后大(地級市)的原則,有序調整產能分布空間結構。
第二,為迎接全球新一輪勘查周期做好準備。針對礦產勘查投入下降的實際狀況,要采取多元化措施,將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加大礦產勘查投入力度,并聯合大企業形成大投入,充分發揮地勘單位的作用,做到與社會資本相結合,讓民間資本加入礦產勘查行列。要組織科技攻關,在頁巖氣等重點礦種上尋求找礦突破,做好重點礦種勘探、開采的技術研究。
第三,礦業低迷時期是境外并購的好時機,也是全球資源治理的好機遇。目前,礦業價格低、估值低是中國礦業走向世界,進行擴張的最佳時機,F在形勢下,鋼鐵、煤炭等大宗商品不具備投資效益,但部分小金屬、非金屬礦產品價格逐漸攀升,而且價格在中位運行,投資可能會帶來一些機會。對鎢、稀土等優勢資源,應堅守在保持現有資源規模的前提下,并購發達國家深加工產業。
第四,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資源對外依賴可能導致的極端風險。(中國國土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