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代表的是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和先進生產力的不斷演變。對鋼鐵行業而言,互聯網+ 的概念在當前最直觀地表現為鋼鐵電商的蓬勃發展,鋼鐵電商真正的內涵包含了鋼鐵行業的整個產銷供應鏈,始于銷售端的電商化發展,而最終將歸于推動整個產業鏈,特別是生產端,向互聯網靠攏。
一 國際鋼鐵電商平臺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鋼鐵工業信息化發展起步最早,但真正將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應用充分引入鋼鐵行業的是日本、韓國的鋼鐵企業。
日韓鋼鐵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始于上世紀70年代后期。他們以大型計算機為基礎,建立了集中式信息系統,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充并開發新的應用功能,逐漸完善了從生產到管理決策的整個信息系統集成。
上世紀末,面對鋼鐵市場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的形勢,韓國浦項鋼鐵在信息高度集成的基礎上,增加了以客戶價值為導向的信息化改造,在將內部采購、生產、銷售、物流、財務、人力各個部門信息集成的同時,推進了基于互聯網的制造執行系統,將客戶的信息需求及時反饋給企業各部門,以客戶感受協調內部生產、銷售各個環節,使交貨周期和客戶滿意度得到進一步提升。浦項通過信息化逐步構建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體系,提高生產效率,走出了危機。
二 國內鋼鐵電商平臺

據新華社報道,截至今年5月,國內共有300多家鋼鐵電商企業,最早的鋼鐵電商是成立于2011年的鋼鋼網,目前市場知名度最高、互聯網背景最深的兩家鋼鐵電商找鋼網和鋼銀分別成立于2012年和 2013年。寶鋼股份聯合寶山區政府于2013年成立了上海鋼鐵交易中心。2014年五礦發展成立了鑫益聯鋼鐵電商平臺,2015年底聯合阿里巴巴成立五礦阿里電商平臺,2015年寶鋼再次回爐強勢布局鋼鐵電商,成立歐冶云商。
2013年上海鋼鐵交易中心的注冊資本金僅1億元,而歐冶云商的注冊資本已升至20億。
從參與者背景來看,也基本實現了該玩鋼鐵電商的都有代表了。鋼鋼網是傳統民營鋼貿商,找鋼網是直接背靠互聯網風險投資資本的創業公司,鋼銀是做鋼鐵信息的上海鋼聯的子公司,鑫益聯是鋼貿央企五礦發展的子公司,歐冶云商則是鋼鐵央企寶鋼集團下的子公司。
鋼銀電商從2013年5月開始運行,目前,交易用戶數5萬多家,并呈現增長趨勢,合作鋼廠120余家,在平臺認證的供應商有1100多家,有合作關系的倉庫在120家,累計結算寄售量達到1100萬噸,形成交易、支付、結算、物流配送、在線融資等服務于一體的閉環產業鏈。
歐冶云商2015年2月上旬創立,短短一年時間里,平臺交易量達到1018萬噸,其中結算量888萬噸,截止2015年末,歐冶云商總資產為39.6億元,凈資產為17.1億元,歐冶云商已與15家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獲得合作授信額度超過1600億元。
當然,和很多新事物一樣,鋼鐵電商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大,資本熱棒,各路人馬云集,一窩峰趕趟很合國情,一如之前的“千團大戰”。很多平臺或為應景或急于融資,不愿直面行業困境,沒有分析產業特點,匆匆上馬,快速擴張,各自為戰,產品“附加值”低,鋼鐵電商問題多多。

2015年度,鋼銀電商凈利潤虧損4.4億元,歐冶云商虧損1.6億元,鋼鐵電商行業普遍處于“燒錢”階段。但隨著各大電商全產業鏈的布局構建完成及業務模式的轉型升級,2016年,部分電商已經開始盈利,如鋼銀電商在上半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000萬元。
三 欣欣向榮的鋼鐵電商
鋼鐵電商的快速發展能夠集中產業鏈資源,更高效、優質地服務于客戶,并且能夠實現為廣大終端用戶尤其是中小型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差異化服務,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有效助力了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和解決鋼鐵行業供給的結構性矛盾。
鋼鐵電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鋼鐵電商“百家爭鳴”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提升企業內在價值,提升產品“附加值”,尋求鋼廠、電商及第三方合作新模式,更好助力鋼鐵行業發展,是目前鋼鐵電商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鋼鐵電商龍頭企業及政府將肩負更大的責任為鋼鐵電商的健康、穩定發展做出表率。
鋼鐵電商將為行業帶來深刻變革互聯網的魅力在于對傳統產業的顛覆與創新,未來鋼鐵電商的發展以及互聯網+鋼鐵行業的前景將遠超過我們所看到和能夠想象的。對于鋼鐵電商而言,目前市場空間正在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