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稀土原材料的開發利用方面,我們一直是在緩慢走路,現在我們已開始跑步。特別是在釹鐵硼新材料研發上,正在形成從京津冀、浙江寧波地區逐步向內蒙古包頭稀土基地前移和積聚的效應,我們是領跑者!” 6月19日,在包頭天和磁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該公司總工程師董義站在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排排大型生產設備前,自豪地對記者說。
“釹鐵硼永磁是目前世界上磁性最強的第三代稀土永磁體。其主要應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核磁共振等視聽、工業、能源和醫學等中高端零部件領域。目前,我們還成立了內蒙古稀土永磁研發中心,實現了產學研一體化應用。我們還享受國家稀土產業轉移升級的專項扶持,每年可消化包頭本土稀土原材料1000多噸!倍x興致勃勃地說。
天和磁材只是包頭市稀土產業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包頭白云鄂博礦區稀土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83%以上,居世界第一。近年來,包頭市高度重視稀土產業的技術創新工作,通過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有力推進了稀土產業技術升級。
目前,包頭市稀土產業已形成從選冶、分離、深加工、新材料到應用產品生產的稀土產業集群,成長為我國最主要的稀土產品生產和供應基地。稀土永磁、儲氫和拋光三大稀土功能材料和深加工應用產品發展迅猛,某些領域產業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如室溫磁制冷技術和高端拋光液產品開發等。
由“走路”轉為“領跑”,絕非一蹴而就。
頂層設計,深謀遠慮
近年來,包頭市邀請國內稀土領域知名專家參與編制了《包頭稀土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鏈研究》,分析研究延伸包頭市稀土深加工產業鏈的技術需求,提出了包頭市稀土深加工產業技術開發方向、目標和發展規劃,為逐步實現包頭市稀土深加工產業技術升級、延伸和完善稀土深加工產業鏈、促進稀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科學指導。
項目依托,提升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包頭市聚集市內外優質科技資源,集中力量,加大對稀土產業科技項目的支持力度!笆濉逼陂g,共組織實施稀土領域的科技開發項目56項,累計投入研發經費5845萬元,帶動企業投入2.6億元。重點圍繞稀土新材料、稀土高效選冶進行關鍵技術攻關,不斷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新產品,為自治區稀土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包頭稀土研究院建成了國內先進的“新型稀土材料中試基地”,形成年產1000噸高品質稀土鎂合金和50萬只燒結釹鐵硼磁環的生產規模;稀土鎂合金新型材料研制已與上海交通大學、長春應化所建立了緊密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并與華為、比亞迪等企業開展產品協同創新;PVC熱穩定劑與廣東宏達達成500萬元技術成果轉讓協議。
包頭稀土研究院與中科院化學所萬立駿院士團隊合作,成功試制出新型納米級稀土拋光液,并與金杰公司合作,完成成果轉化落地。高性能納米氧化鈰中試線和電腦硬盤玻璃基片及藍寶石拋光中試線投入使用。稀土院與海爾集團簽訂了聯合開發磁致冷低溫保鮮系統合作協議,并取得重大突破。
稀寶博為公司研制生產的0.7T永磁磁共振成像儀,可媲美1.5T超導磁共振產品;稀奧科公司生產的鎳氫動力電池,批量出口美國、歐洲市場,為混合動力汽車配套;長安永磁電機公司研制的特種永磁電機,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國防軍工、精密數控機床等領域;宏博特公司的環保型硫化鈰新型顏料已實現產業化并出口歐美市場。
加強產業創新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目前,包頭市稀土產業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研究中心各1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15家,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3家,自治區級院士工作站2家,培育認定了21家高新技術企業和13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包頭稀土高新區被認定為國家級“稀土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依托資源優勢而不依賴資源優勢,包頭市正舉各方力量形成創新合力,力推內蒙古稀土產業邁向中高端,走向世界。